华夏之光

首页 > 常设展览 > 华夏之光 > 文明交流

陶瓷鉴赏

发表日期:2019-09-29

陶瓷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,它是利用黏土矿物或岩石等天然资源,以火烧制而成的产物。

瓷器的诞生是漫长的过程,新石器时代我国制陶技术为瓷器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。从陶器到瓷器需要三个改变,即瓷土的应用、釉的发明和窑炉温度的提升。到了商代,石灰釉的发明弥补了过去无釉陶器渗水、易污的缺点。这种“原始瓷器”为瓷器的出现创造了十分有力的条件。直到东汉时期,胎质细密、釉色清润的青釉瓷器烧制成功,开启了中国瓷器的崭新篇章。

三国两晋时期是青瓷普及并发展的阶段。而南北朝的青瓷在矿物质含量与调配比例的显著区别上,形成了南北方青瓷胎质及釉色根本不同的分水岭。到了唐代,邢窑白瓷标志着白瓷烧制技术的成熟。开启了中国“南青北白”的瓷业格局。邢窑、定窑的白瓷和越窑的青瓷名扬天下远销海外。

时至宋代,瓷器得到空前的发展,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,均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。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——定、汝、官、哥、钧窑,以及磁州窑、耀州窑、龙泉窑、景德镇窑都是其中最高典范。

元代瓷器以景德镇窑的青花瓷与釉里红最为出色。进入明代,中国瓷器的烧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,尤以景德镇“官窑”瓷器最负盛名。除了以往的青花、釉里红等名品继续提升之外,又开创了诸如鲜红釉、娇黄釉、孔雀绿、五彩、斗彩等精美的颜色釉和釉上彩。

清代初期,景德镇制瓷工艺盛况空前,尤以官窑瓷器胎质细腻、颜色绚丽、镂雕精工所驰名。这一时期的工匠们已经充分掌握胎釉的本质和性能,可以有效的控制窑中的火候,在造型和效果上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。这足以说明当时的技术与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,清初也成为了我国瓷器发展的又一高峰。

 

精美的中国瓷器沿着唐代发端的“陶瓷之路”源源外输,让世界人民分享了中国的创造,也促进了国家和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与经济、文化交流。

陶瓷1.png

陶瓷2.png

陶瓷3.png



FAQ